《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创作。它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历史为背景,描写战争为主,反映这一时期的历史风云。
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详细描绘这段历史变化。在描写战争方面,通过一系列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展现战争的残酷性和智慧性,反映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特点。
文学成就
军事政治描写:擅长描写战争,能写出每次战争特点,注意描写不同战略战术运用及作战主观能动性发挥,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写战争时兼写其他活动,使战争描写有张有弛、疾缓相间。
人物塑造: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尖锐矛盾中,通过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
具体内容
黄巾起义:拉开三国乱世序幕。
群雄逐鹿:
桃园三结义:刘关张结义,开启征程。
十常侍乱政:朝纲颠倒,祸乱加剧。
董卓霸京师:董卓掌权,天下大乱。
孟德献刀:曹操谋刺董卓。
三英战吕布:英雄豪杰初显身手。
连环计:王允巧施计。
凤仪亭:吕布貂蝉情事。
三让徐州:刘备仁义之名渐起。
孙策立业:江南崭露头角。
辕门射戟:化解危机。
宛城之战:战事激烈。
白门楼(上)(下):吕布败亡。
煮酒论英雄:曹操刘备论天下。
袁曹起兵:两大势力交锋。
关羽约三事:关羽暂居曹营。
挂印封金:关羽离曹归刘。
千里走单骑:关羽忠义无双。
古城相会:关羽与刘备重逢。
孙策之死:江南局势生变。
官渡之战(上)(下):曹操以少胜多。
大破袁绍:奠定曹操地位。
赤壁鏖战:
跃马檀溪:刘备脱险。
刘备求贤:寻求辅佐之人。
回马荐诸葛:徐庶荐诸葛亮。
三顾茅庐:刘备得诸葛亮。
火烧博望坡:初展军事才能。
携民渡江:刘备仁义之举。
舌战群儒:诸葛亮展现才华。
智激周瑜:促成孙刘联盟。
周瑜空设计:周瑜计谋未逞。
群英会:群英汇聚。
草船借箭:巧用计谋。
苦肉计:为赤壁之战做准备。
庞统献连环:为火烧战船铺路。
横槊赋诗:曹操豪情壮志。
诸葛祭风:借得东风。
火烧赤壁:以少胜多,奠定三国鼎立之势。
智取南郡:孙刘瓜分荆州。
力夺四郡:扩大势力范围。
美人计:孙权用计。
甘露寺:刘备联姻。
回荆州:刘备回归。
三气周瑜:周瑜气死。
卧龙吊孝:诸葛亮悼念周瑜。
割须弃袍:曹操狼狈逃窜。
三足鼎立:
张松献图:刘备得益州之匙。
刘备入川:进取益州。
凤雏落坡:庞统遇难。
义释严颜:张飞收降严颜。
夺占西川:刘备占据益州。
单刀赴会:关羽展现胆色。
合肥会战:孙曹交锋。
立嗣之争:内部权力争夺。
定军山:黄忠斩杀夏侯渊。
巧取汉中:刘备夺取汉中。
水淹七军:关羽威震华夏。
走麦城:关羽败走麦城。
曹操之死:一代枭雄落幕。
曹丕篡权:曹魏政权更迭。
兴兵伐吴:刘备复仇之战。
火烧连营:刘备夷陵之战大败。
安居平五路:诸葛亮巧退五路兵。
南征北战:
兵渡泸水:诸葛亮南征。
绝路问津:艰难征程。
七擒孟获:展现仁德。
出师北伐:诸葛亮北伐中原。
收姜维:姜维归蜀。
司马复出:司马懿重新掌权。
空城退敌:诸葛亮空城计。
司马取印:司马懿掌握大权。
祁山斗智:双方智谋交锋。
诸葛妆神:诸葛亮奇谋。
六出祁山:多次北伐。
火熄上方谷:天意难违。
秋风五丈原:诸葛亮病逝。
三国归一:
诈病赚曹爽:司马懿夺权。
吴宫干戈:东吴内部争斗。
兵困铁笼山:姜维困局。
司马昭弑君:曹魏政权更迭。
九伐中原:姜维多次北伐。
偷渡阴平:邓艾灭蜀。
三分归晋:三国归一统。
影视改编
84 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根据《三国演义》改编,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中央电视台制作,王扶林担任总导演,蔡晓晴、张绍林、孙光明、张中一、沈好放任分部导演,孙彦军、唐国强、鲍国安、吴晓东、陆树铭、李靖飞、洪宇宙、魏宗万、张光北主演,总投资 1.7 亿元人民币。该剧演述三国时代故事,分为《群雄逐鹿》(1—23 集)、《赤壁鏖战》(24—47 集)、《三足鼎立》(48—64 集)、《南征北战》(65—77 集)、《三分归一》(78—84 集)五大部分,着重表现乱世中多个政治集团间错综复杂、紧张尖锐的斗争,造就近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东汉末年,山河动荡,刘家朝廷危如累卵,各路豪杰涌现,乱世大幕缓缓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