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史实之差异》
一、情节方面
温酒斩华雄:华雄(?-191)为董卓帐下都督,191 年关东军阀联合讨伐董卓时被孙坚所杀。而明·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描写华雄被刘备二弟关羽所杀,此为虚构情节,“温酒斩华雄”流传后世。
草船借箭:历史上草船借箭的主要人物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引注《吴历》,孙权乘轻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曹操下令军队严加戒备,箭弩不得妄发。孙权在曹操面前走了五六里路后返回,曹操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魏略》说法不同,称孙权坐大船,曹操下令射箭,万箭齐发使船向一边倾斜,孙权下令掉头使“箭均船平”后安然回去。
上方谷之战:小说《三国演义》虚构,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在上方谷的战斗后因劳成疾病逝。此次战斗诸葛亮用智慧火困司马懿一家,却因天降大雨让司马懿逃脱。
三英战吕布:“三英战吕布”是《三国演义》中精彩情节,出现在第五回,描述刘备、关羽、张飞兄弟三人与猛将吕布的殊死战斗。实则吕布被孙坚击退,公孙瓒未参加讨董联盟,刘关张三也未曾参加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借东风:正史上诸葛亮未参与赤壁之战,指挥赤壁之战的是周瑜。东风是长江上的自然现象,周瑜和黄盖对起东风时间清楚,他们抓住战机打败曹军。《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神坛作法借东风,后世有两种看法,一方认为诸葛亮以法术借来东风塑造其神机妙算形象,另一方认为诸葛亮以丰富气象学知识预测到东风,在七星坛上装腔作势震慑江东。
二、人物方面
曹操手下文官武将
文官: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曹操帐下首席谋臣,杰出战略家,官至侍中,守尚书令,谥曰敬侯,在建计、密谋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荀攸,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杰出战术家,被称为曹操的“谋主”,在曹操征伐各地时屡献奇计,如官渡之战、水淹下邳城、斩杀颜良文丑、策奇兵烧袁绍粮草、力主曹操接纳许攸、画策乌巢等,平定河北后被封为陵树亭侯,214 年在曹操伐吴路上去世,公达前后凡画奇策十二,唯繇知之,繇撰集未就,会薨,故世不得尽闻也。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东汉末至三国曹魏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原为董卓部将,后辗转成为张绣谋士,屡献妙计,在曹操继承人确定等大事上有重要作用,黄初元年被封为太尉、魏寿乡侯。郭嘉,字奉孝,东汉末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史书称其“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是自己的“奇佐”,在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程昱,字仲德,兖州东郡东阿(今山东东阿)人,东汉后期至三国时期曹魏谋士、名臣,本名程立,因梦中在泰山捧日更名,曾于东阿率领民众抗击黄巾,后被曹操征辟为寿张令,随曹操征战四方,屡献奇谋,曹操征徐州时与荀彧留守后方,阻吕布、陈宫大军,保住三城,因功受封东平相,曹操将汉献帝迁往许都后,程昱被任命为尚书等职,讨平袁谭、袁尚后拜为奋武将军,封安国亭侯,黄初元年曹丕称帝后拜程昱为卫尉,进封安乡侯,同年逝世,享年八十岁,曹丕为之流涕,追赠车骑将军,谥曰肃侯。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后代,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战略家,年少知名,屡献妙计,对天下形势发展往往一语中的,历仕数朝,是曹魏三朝元老。满宠,字伯宁,山阳昌邑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官至太尉,最初在曹操手下任许县县令,掌管司法,后转任汝南太守参与军事,曾参与赤壁之战等,关羽围攻樊城时协助曹仁守城,曹睿在位时转任扬州,屡有功劳,后年迈调回中央任太尉,数年后病逝。杨修,字德祖,今陕西华阴人,太尉杨彪之子,东汉末年文学家,学问渊博,任丞相府主簿,“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许攸,年轻时与袁绍、曹操相友善,后成为袁绍谋士,官渡之战时因家人犯法投奔曹操,提供重要情报助曹操大获全胜,后跟随曹操平定冀州立有功劳,但因傲慢无礼被杀。司马懿,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奠基人,曾任职曹魏大都督、大将军等职,辅佐曹魏四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73 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其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武将:于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南)人,三国时期魏国武将,本为鲍信部将,后属曹操,曾讨伐青州兵、固守营垒获曹操称赞,襄樊之战中败给关羽后投降,关羽败亡后从荆州获释到吴国,黄初二年去世,谥曰厉侯,有一子于圭。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今安徽亳州),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年轻时在家乡聚集数千户抵御贼寇,后追随曹操,典韦战死后方负责曹操护卫工作,官渡之战时发现欲谋害曹操者并将其杀掉,渭南之战时身披重甲救曹操渡河,上岸后身中数箭,与马超会面时马超因忌惮许褚而放弃袭曹,曹操去世时许褚哭至吐血,曹丕迁其为武卫将军,曹叡继位时封牟乡侯,不久去世,谥曰壮侯。典韦,陈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宁陵县己吾城村)人,东汉末年曹操部将,相貌魁梧,膂力过人,本属张邈,后归曹操,征讨吕布时被募为陷陈,拜为校尉,宿卫曹操,建安二年张绣背叛曹操,典韦为保护曹操独挡叛军,击杀多人后因寡不敌众战死。李典,字曼成,山阳郡钜野县(今山东巨野)人,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崇尚学习与高贵儒雅,尊重博学之士,在军中被称为长者,官至破虏将军,三十六岁去世,魏文帝曹丕继位后追谥号为愍侯。乐进,字文谦,阳平卫国(今山东莘县)人,东汉末年曹操部将,以胆识英烈从曹操,南征北讨战功无数,从击袁绍于官渡、袁谭袁尚于黎阳等,别击黄巾等皆大破之,从平荆州留屯襄阳,进击关羽等击退其众,南郡诸郡山谷蛮夷皆降,后从曹操征孙权,假进节,曹操回师后留其与张辽、李典屯于合肥,因屡有军功迁右将军,建安二十三年逝世,谥曰威侯,后世将其与张辽、张郃、于禁、徐晃并称为曹魏"五子良将"。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随曹操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等,率先锋斩杀乌桓单于蹋顿,讨平辽东柳毅等,官至前将军,封晋阳侯。曹仁,字子孝,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从弟(从祖弟),三国曹魏名将,官至大司马,封陈侯,好弓马骑射,少时不修行检,长大为大将后变得严整奉法守令,从曹操多年立下汗马功劳,破袁术、破陶谦军等,赤壁兵败后镇守江陵,渭南破马超等,襄樊之战中挡住关羽进攻,与徐晃共攻破陈邵,进军襄阳,谥曰忠侯。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魏开国元勋,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后代,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乡里,曹操起兵后是其最早将领之一,多次镇守后方,曾率众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历任折冲校尉等职,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追谥忠侯,一生虽多在军旅仍不忘治学,为人俭朴,所得赏赐全部分给将士,至死家无余财。夏侯渊,字妙才,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名将,擅长千里奔袭作战,官至征西将军,封博昌亭侯,初期随曹操征伐,官渡之战督运粮草,督诸将平定叛乱,率军驻凉州逐马超等,张鲁降曹操后留守汉中与刘备相拒逾年,定军山之战被黄忠所袭战死,谥曰愍侯。张郃,字儁乂,河间鄚人,东汉末年应募镇压黄巾起义后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袁绍取冀州后率兵投归,任校尉,破公孙瓒有功迁宁国中郎将,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随曹操攻乌桓等屡建战功,继与夏侯渊留守汉中,率军进攻巴西宕渠被蜀将张飞击败后任荡寇将军,夏侯渊战死全军危急时代帅率部安全撤退,曹丕称帝后升左将军,封鄚侯,奉命从曹真击平安定羌胡,后与夏侯尚围攻江陵,228 年随曹真西拒诸葛亮在街亭大败蜀军,升征西车骑将军,231 年领兵追击蜀军至木门中箭亡,戎马一生以用兵巧变、善列营阵著称。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赤壁等几次重大战役,樊城之战中作为曹仁援军击败关羽,因治军严整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曹丕称帝后加为右将军,227 年病逝,谥曰壮侯。
三、其他方面
史实与演义差异:《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志》写的,章学诚在《丙辰杂记》提到演义“七分实三分虚”,许多精彩情节受地方野史传奇、逸史传闻影响深。如曹操杀吕伯奢一家,实际是吕伯奢儿子欲抢夺财物和报官领赏致其死亡,罗贯中为刻画曹操“奸雄”本色编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换巾脱险是孙坚叫祖茂戴头巾逃走引开敌军,三国志未说祖茂被华雄杀死;温酒斩华雄是孙坚部队所杀,非关羽;三英战吕布是罗贯中夸大吕布勇而虚构,虎牢关和汜水关是同一地方不同时期称呼;吕布杀董卓是为一宫女,“貂蝉”是后人编撰,无王允连环计等;曹嵩之死是陶谦派人所杀等,此类不符史实之处多达 99 处,如火烧葫芦谷、遗计定辽东、糜夫人跳井等皆为虚构。《三国演义》虽突出诸葛亮性格等积极方面但将其神化,鲁迅评论“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刘备在《三国演义》中被描写成“仁”的代表但有“无能”“虚伪”一面;关羽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但形象被扭曲;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残忍、奸诈一面被夸大;周瑜在《三国演义》中气量狭小、智谋逊诸葛亮一筹;鲁肃在《三国演义》中除名字外几乎全是杜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