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相关内容
一、创作背景
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在此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深知人民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知识分子,他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于是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
二、作品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 100 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各类社会矛盾的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自问世以来,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刻本有 20 多种,清代刻本也有 70 多种,在中国民间流传甚广。康熙二十八年,日僧湖南文山编译出版日文本《通俗三国志》之后,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英国、法国、俄国等许多国家都有本国文字的译本,并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三、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 1330 年-约 1400 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主要作品有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其力作,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四、拍摄方式区别
94 版《三国演义》主要依靠特效和 CGI 技术来呈现故事情节,使用了更多的特效和数字技术,使战斗场景更加壮观和逼真。
86 版《三国演义》主要依靠演员的表演和场景的搭建来呈现故事情节,更注重真实的演员表演和实景场景的营造,强调角色的情感和人物关系。
五、故事情节区别
94 版《三国演义》在 86 版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故事情节,会加入一些原著中没有的情节或细节,丰富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例如,94 版加入了黄承儿与赵云的故事,展现了更多的人物关系和心理变化。
94 版还会加入一些角色之间的对话或互动,以展示更多的人物关系和心理变化。
六、得胜归
在《三国演义》中,得胜归意味着取得胜利后回归,通常描述战争或战斗中取得胜利后,将领和士兵们胜利归来的场景。
例如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和周瑜联手策划火攻,大败曹操大军,战后周瑜和刘备的军队得胜而归,回到各自领地。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激烈,也展现了将领和士兵们的英勇和智慧。
得胜归不仅是战争的胜利,更是一种荣誉和肯定。在古代社会,战争是国家间争夺领土和资源的重要手段,能够在战争中取得胜利,意味着在军事、政治和经济上获得更多利益,因此得胜归的将领和士兵往往会受到国家和人民的热烈欢迎和嘉奖。
得胜归还体现了古代战争文化的特点。在古代,战争被视为一种英勇和荣耀的行为,将领和士兵们以战斗为荣,以胜利为傲。得胜归不仅是一种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追求。因此,在《三国演义》中,得胜归的场景往往被描绘得充满热血和激情,让人感受到古代战争文化的独特魅力。
七、刘关张桃园结拜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连年灾荒,人民生活困苦。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愿与他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此时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后,按年岁认了兄弟,刘备年长做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弟弟。
八、吕布投靠董卓
吕布原为丁原义子,为人勇猛。董卓想除掉丁原又害怕吕布,便派李肃带着赤兔马、黄金、珠宝前去劝降。吕布见利忘义,在夜里提刀到丁原帐中,杀之,砍下他的首级,投了董卓,并拜董卓为义父,董卓赐之金子,封他为都亭侯。
九、曹操献刀
曹操佩着七宝刀径自到相府,恰遇董卓叫吕布去挑好马赐给曹操。吕布去后,董卓因太胖侧卧,曹操正要行刺,却被董卓在镜子里看见。这时吕布已牵马回来,曹操跪下谎称献刀给董卓,并借口试马,等董卓醒悟过来,曹操已经去了洛阳。
十、温酒斩华雄
董卓大将华雄连斩数将,各路诸侯大惊失色,发誓胜不了华雄愿意受斩。曹操给关羽倒了杯热酒,关羽说:“把酒放着,我去去就来。”他提刀上马,与华雄杀得天昏地暗,不久便砍下华雄脑袋回到军营,那杯酒还热着。
十一、挟天子而令诸侯
汉献帝回到洛阳重建宫殿,改元建安。曹操应诏到洛阳辅佐王室,不久又听董昭建议,迁都许都。从此,朝廷大权被曹操一人包揽,他挟天子而令诸侯,所有大事都得先奏明曹操,然后再告诉天子,曹操遂分封大臣,自命为大将军、武平侯。
十二、吕布趁夜袭徐州
刘备起兵讨伐袁术,派张飞守徐州城,张飞不听刘备吩咐,醉酒鞭打吕布的岳父曹豹,曹豹深恨张飞,派人连夜送信给吕布。吕布派兵与曹豹里应外合,攻下徐州。张飞正醉卧府中,准备不及,引数十骑兵逃出徐州,吕布占领徐州,并软禁刘备家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