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让徐州》情节梳理
初让徐州: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各地豪强割据。徐州刺史陶谦因公务繁忙且疾病缠身,自知不久于人世,决定将徐州托付给刘备。刘备本不想接受,但在多方劝说下,最终答应接管徐州。
再让徐州:刘备接管徐州后,治理得当,深受百姓爱戴。袁术率军进攻徐州,刘备率军抵抗。关键时刻,陶谦的部将曹豹叛变,迎接袁术军队进入徐州,刘备率领部队逃离徐州,再次失去此地。
三让徐州:经历一系列战乱与斗争后,吕布势力衰弱,被曹操打败。徐州人士觉得只有刘备能够安定人心,于是再次劝说刘备接管徐州。但刘备心怀天下,认为治理天下非一人之力所能及,因此第三次拒绝接受徐州。最终,在众人劝解下,刘备决定留在徐州辅佐百姓,成功抵挡曹操进攻,安定徐州局势。
陶恭祖让徐州原因:陶恭祖将徐州让给刘备,因自己年老多病,二子无才,而刘备乃当世之杰。
曹操濮阳遇险性格特征:曹操在中计后,以手掩面,加鞭纵马,表现出处变不惊、镇定自若的性格特征。
《三国演义》中“三让徐州”是表现刘备谦逊品质的重要篇章,通过此故事,读者能看到东汉末年复杂政治局面,感受到刘备的人格魅力与高尚品质,他三次拒绝徐州诱惑,展现高尚情操和远大抱负,成为后人赞美仁德与高尚品质的典范。
第十二回相关情节
陶恭祖三让徐州,曹孟德大战吕布。吕布与曹操在澞阳大战,曹操兵败,吕布夜袭曹操战败,陶谦病死,刘备做徐州牧,曹操攻打徐州,击败徐州军,与吕布大战,曹操打败吕布,吕布携高顺放弃定陶,张超自杀,成廉被乐进射死,曹操占领山东全境。
拓展资料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明末清初毛宗岗对其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描写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群雄割据混战和三国政治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作者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