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主要内容及特色
一、历史背景与故事梗概
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战争为主线,诉说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混战以及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魏、蜀、吴三国相继崛起,成鼎足之势,直至最终都被西晋所灭,演出了一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长剧。
二、文学特色
1. “义”的贯穿
小说一开篇就是“桃园三结义”,“义”自始至终贯穿于整部作品之中,通过关羽这一形象典型地宣扬了“义”的思想。关羽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字云长,因其髯长二尺,故人称之为“美髯公”。小说第 1 回中写他“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后来又加上“跨下赤兔马,手中青龙偃月刀”,构成了关羽的整体形象。作品中还多处表现了关羽的忠义性格,关羽在《三国演义》中是作为一个“义”的典型而出现的,“义”是关羽性格的基调,是中华民族精神当中“义”的人格化。
2. 人物形象丰富
在众多纷繁复杂的人物形象中,描写得比较详细、人物性格突出的有近百位,对其肖像有所描绘的大约二、三百人。
3. 成书与艺术表现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长篇小说,取材于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在民间传说、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加工而成,取向是现实主义的。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成书过程从历代集体编著过渡到个人独创;创作意识从借史演义,寓言寄托,到面对现实,关注人生;表现题材从着眼于兴废争战等国家大事,到注目于日常生活、家庭琐事;描写的人物从非凡的英雄豪杰,到寻常的平民百姓;塑造的典型从突出特征性的性格到用多色、动感的笔触去刻画人物的个性;情节结构从线性的流动,到网状的交叉;小说的语言从半文半白,到口语化、方言化。
三、作者及相关信息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现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四、战争描写
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上百次,构思宏伟,手法多样,像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都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战势张弛有度、疾缓相间。如在赤壁之战前孙刘两家合作一节,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都有着分明的层次,能让人从另外的角度去感受阴霾笼罩的战争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