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相关内容
《三十六计》的作者争议:大多数学者认为此书是在历代优秀兵法书籍基础上高度总结凝炼而成,开始认为作者是檀道济,但经研究发现兵书上部分策略出自南北朝以后,而檀道济是南北朝时期军事家,所以其作者身份争议颇大。目前普遍认为如《红楼梦》一般,确有此书,据《南齐书·王敬则传》中“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可知兵书始于檀道济,在传承过程中遗失,后人不断修改,明清时形成最终版。
三十六计简介:全书篇幅不大,每一计高度总结为几个字,36 计对应 36 个词语,如金蝉脱壳、抛砖引玉等,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益于学习和背诵。
《三十六计》作者张联甲:张联甲先生孜孜不倦地博览古代军事典籍,潜心书理,研究并编撰了 14 万余言的大型兵书《秘本兵法》,为继承祖国历史文化遗产作出贡献。其中“六六行·三十六计”内容比《三十六计》丰富,且与“流行本”出自同一手笔、构思和文风,“张本”写作虽晚于“流行本”,但改写可能性不大。
《三十六计》创作背景:“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如《南齐书·王敬则传》所述,意为败局已定唯有退却为上策,此语后人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及明末清初引用者更多,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作者难确考。
《三十六计》相关计谋及典故:
空城计:《三国演义》中,魏国派司马懿攻蜀国街亭,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却沉着镇定,大开城门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有埋伏引兵退去。
隔岸观火:曹操把战船连锁,诸葛亮借东南风火烧战船,诸葛亮与刘备一起登上樊山观望火攻大战。
釜底抽薪:诸葛亮初到江东,点到张昭降曹的痛处,斥责薛综、陆绩,使其“满面羞惭”“语塞”。
《三十六计》的计名及分类:原书按计名排列,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每套各含六计,依序为金蝉脱壳等 36 计。
部分计名及解释:
第二计围魏救赵:本指围攻魏国都城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围敌人后方迫使撤兵的战术。
第三计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手害人。
第六计声东击西:指表面声言攻东面,实际攻西面,是使敌人产生错觉的战术。
第八计暗度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从侧翼突然袭击,后多比喻暗中活动(多指男女私通)。
第九计隔岸观火:隔着河看对岸火,比喻对别人危难不予援救而看热闹。
《三十六计》与其他兵法的关系:《三十六计》不是诸葛亮所著,是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是根据古代军事思想和斗争经验总结而成,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与《孙子兵法》不同,《孙子兵法》作者为孙武,《三十六计》作者难确考,且孙膑写下《孙膑兵法》,与《三十六计》无关。
孙膑简介:孙膑生卒年不详,字伯灵,出生于阿、鄄之间,是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孙武后代,曾与庞涓同学兵法,后遭庞涓陷害被送到齐国,被齐将田忌善待,后任军师。